供热节能|供热计量|供热管网|供热管理|供热服务|供热自动化|地方供热联盟|能源管理|热力站|供热政策|供热法规|智慧供热|精准供热
精准供热网 首页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2023-2-4 14:21| 发布者: 邱晨琛| 查看: 170| 评论: 0

摘要: 各有关单位:《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已经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

各有关单位:

《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已经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科技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市交通运输委

20221228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2022—203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市委、市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依据《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国科发社〔2022157号),结合天津科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实施“技术创新攻关、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绿色低碳企业培育、低碳零碳成果转化与示范和开放协同创新”五大行动,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为天津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顶层设计,优先布局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面向长远部署前瞻性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2.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加强科技政策支持、科研项目扶持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突出市场在碳达峰碳中和创新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强化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中主体地位。

3.应用牵引、示范推动。坚持以用立业,突出效果导向、实用导向、目标导向,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加快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强化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

    4.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坚持开放带动,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区域和国际合作,实现共研共建共享;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各类创新主体力量整合,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二、主要目标

2025年,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指标,支撑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7%以上,初步构建起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2030年,掌握更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可应用推广的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助力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聚集区和标志区,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支撑非化石能源比重力争达到16%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技术创新攻关行动

1.推进碳中和基础前沿技术储备。面向世界减碳降碳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技术研究。能源供给端,以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等前沿技术为突破重点,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消费端,以工业流程再造、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电气化和去碳化装备研发等为突破重点,推动实现低成本节能降碳和提质增效。固碳端,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态系统固碳、碳汇监测等为突破重点,加快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持续攻关,推进负碳技术研发。加强前沿和颠覆性技术跟踪和评估,定期更新我市碳中和前瞻性技术研究部署。(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委

 

专栏一 基础前沿技术

能源供给端:推动零碳化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碳基能源催化转化反应途径、生物无机耦合和甲烷裂解制氢、高效氢源/燃料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等基础研究,推进新能源转换与利用效能提升、新型绿色氢能技术、前沿储能技术、电力多元高效转换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

能源消费端:推动工业领域减碳化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钢铁、水泥、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长流程工业的原料低碳化、燃料零(低)碳化、流程优化再造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固碳端:推动负碳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值转化利用、碳汇智能监测等技术研究。

 

2.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聚焦天津能源发展部署安排,充分发挥天津科技力量和各类创新主体作用,深入推进融合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油气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并网消纳方面,加快大功率风电、先进太阳能发电、非电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能源技术研发。氢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加强氢能“制储输用”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储能利用方面,支持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源网荷储”一体化、储能装备和管理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发展。到2030年,大幅提升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化石能源有序替代。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专栏二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

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开展高效煤粉燃烧、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及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化、燃气电站混氢燃烧等化石燃料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储能技术:开展先进光伏发电和先进太阳能热发电、先进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开展土壤源、空气源热泵技术以及城市风电、地热、低品位余热和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等研发应用。开展多种新型电力储能、高效低成本长寿命燃料电池等技术研究。

氢能、冷能利用:开展氢能等零碳能源绿色制取、氢能热电联产系统高效运行、制造业领域氢能高效利用等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进“制---加”氢能综合示范制-加氢一体站的建设。开展LNG冷能直接间接利用的技术研发。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推进风电和光伏大规模友好并网、海上风电汇集和输电,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新能源微网、先进配电网、分布式能源调控等智能电网技术和新能源消纳技术研发。开展可调节需求侧负荷精准柔性控制、新能源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等源网荷储技术研发。

 

3.加强重点领域低碳降碳技术创新。围绕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和农业减排固碳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撑重点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业领域,以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实施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节能降碳、原料替代等一批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研发,打造制造业领域数字赋能降碳体系。城乡建设领域,在建筑用能、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实施一批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城乡建设节能水平。交通领域,开展运输工具燃料的清洁化、电气化和非碳化装备技术研发,加快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技术攻关,推进开发绿色高效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体系。农业领域,开展农业减排固碳科研攻关,加快形成具备推广示范效应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到2030年,支撑实现低碳流程再造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新建筑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明显提升、交通领域低碳化全面提升。(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农业农村委、滨海新区

 

专栏三 重点领域低碳降碳关键技术

工业流程再造:在钢铁行业,开展高炉-转炉的长流程炼钢全过程节能降碳增效技术、氢能冶炼技术、钢-化一体化联产技术等的研发。在石油化工行业,开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节能型流程、高效催化、燃料动力用能清洁低碳替代、蒸汽梯级利用及低品位余热利用等技术研发。在水泥行业,支持水泥窑燃烧替代、少熟料水泥生产等技术研发。开展海水淡化等特色产业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新一代综合决策支撑系统,促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在建筑用能方面,开展高效建筑终端电气化、“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区域建筑能源协同、建筑多能互补供冷/热技术等的研发。在绿色建筑方面,开展建筑装配化装修、绿色低碳建材以及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等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供热相关计量技术、供水管网智能化、绿色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生态绿色化相关科技研究。

交通运输低碳化:推进新体系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燃料低碳化技术研究。推动光储充枢纽型充电站建设,推动大规模电动汽车安全充放电与车网智能互动关键技术研发。建设“近零碳”港口码头,开展港口“风、光、储、荷”一体化的多能源供应网络技术研发。开展物流资源配置和仓储配送智能管理、绿色供应链及追踪溯源等低碳交通物流体系研发。

农业减排固碳:开展低碳农业一体化、绿肥生产与利用、农业土壤改良技术、覆盖作物增碳等综合研发应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

 

4.加强负碳及减污降碳关键技术创新。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对负碳技术的研发需求,着力提升负碳技术创新能力。负碳方面聚焦CCUS、生物固碳等重点环节,加强CCUS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攻关,突破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和转化技术难题,开展矿化封存技术研究,推进CCUS与工业过程的全流程深度耦合技术研发与示范。碳汇方面,加快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固碳技术研发,推动自然生态领域和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技术攻关。减污降碳方面,注重统筹温室气体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广减污降碳的治理工艺和技术,强化污染防治与碳排放的协同治理。低碳管理方面,加速开展碳排放核算、监测、核查以及监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